"爸,萌萌下周上课就要进企业了,到人家企业里上课,用的都是人家最先进的设备,你说这样的学习条件多好,你不能再用老观念看问题了。"苏志强时不时地劝劝自家的老爷子。苏阿公并不是不懂,但亲情和道理,有时候就变成一种奇特的纠缠力量,谁也拗不过谁。
"我们家又不需要萌萌去赚什么大钱,生活富足安逸蛮好了,你不要让她那么辛苦。"苏阿公的眼神不好,都能看到孙女手上的老茧,那心疼的滋味,真是疼到心眼里去了。
"爸,这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是她有她的人生价值,你这老教育工作者了,这是怎么了?"苏志强一句话噎得苏阿公再也说不出话来,直叹了几次气。
苏志强笑了,他太理解父亲的心疼,他也心疼啊,就这么一个独生女,跟宝贝似的,怎么会不心疼呢?
"她班里的同学都这样?"苏阿公问儿子。
"可能也因为她是女孩子,皮肤嫩,那些都是男生,哪会像她这样。"沙丽丽听到接了一句。
一想到孙女一个女生在班里学习,苏阿公连连叹息,"苏志强,你的这个决策最好是正确的,不然我饶不了你。"被父亲连名带姓地称呼,苏志强就知道父亲这话有多认真,可他还是忍不住笑了,"好好好,如果错了,我养她。"苏萌和亲婆在里面聊天,亲婆总要看她的手,她一直都不让,"亲婆,你就当我在地里干农活了。"苏阿婆瞥她一眼,他们什么时候舍得她下地干过活?但看起来苏萌这个学上得好像很开心似的,这让苏阿婆放下心,"萌萌,我听说你们那个班里还有学生是我们沙溪的,还住在一条巷子。""啊?谁呀?""周家的,叫……"苏阿婆一迟疑,苏萌马上接道,"不会是周立哲吧?""对,好像就是这个名字,家里叫他小哲。"苏阿婆连忙点头,"应该就是他。""啊?"苏萌撇了撇嘴,"是他呀?""对呀,听说成绩也很好呢,如果不是周家说他们去了那里学习,我们也不明白你爸爸到底说的是什么,昨天周家小子也回来了。那小子,从小就调皮,一直闯祸,不怎么学习的,怎么说到你们那里就是学习好了,你们那里学得很简单吗?那你是不是比他成绩好?"苏阿婆没少在村里打听。
那个年代,乡镇里的孩子没考上高中,都报考城里的中专,学一门技术,好出来找工作,也有人家家里有小工厂或者小作坊的,学点新技术回来继承家业。
太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农业占主导经济的时代太仓一直以风调雨顺,沟渠纵横保证百姓的仓满廪实,安居乐业,除了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大部分家庭都不愿意让孩子出去闯荡。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座原本以轻工业为主的江南小城自给自足经济忽然变得不太令人羡慕了。工业经济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经济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与紧邻的上海相比,太仓人逐渐认识到,不发展工业,不发展外向型经济,太仓就会落后。守着原来几千年的发展模式是不能创造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太仓的。
在此期间,太仓的第一批经济发展先驱已经到了全国各地寻找发展机会,在北京、在上海、在广东寻觅合作伙伴,最成功的几家公司在十几年后发展成太仓民企的龙头企业。但与周边的昆山、常熟、江阴等地的民企规模相比,太仓的民营经济显得比较保守,比较传统,突破、创新、争先、冒险等特质在太仓经济发展中不太常见,稳重、认真、规矩、诚信等风格是太仓人和太仓经济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正适合理性、严谨、守时、讲信誉、守规矩的德国。所以,就像天选的佳偶一样,非常默契。
像德国能有许多百年家族企业一样,他们追求的从来不是短效的合作,恰巧太仓和德国都不太喜欢漂泊,相近的行事风格也决定了德国在这里的投入越来越多。而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出现,最重要的就是带给当地人民什么们的生活,无疑,他们都希望可以共荣共生,互惠互利。
自从一九九三年来自德国南部黑森林地区的克恩集团在太仓投资了第一个国内工厂,从此开创了太仓的中德合作之路。克恩集团刚开始建厂投资的七十五万马克引起当时太仓政府的关注,随后由斯坦姆博士接二连三推荐过来的十几家德企的严谨的作风深深打动了当时的太仓开发区的领导们,越来越重视德国企业来太投资。太仓的德企一家接着一接地落地,都听说在德企里工作工资待遇好,甚至是普通企业员工工资的一倍。本地人都非常期待家乡有这么好的发展机会。只是那时,他们还看不到更远,也不会想到中德合作会给太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些未知都需要时间去给出答案。
原本就富庶安逸的太仓看到德企没有因为有些国家以技术保密为由对国内的员工有所保留,而是投资成立了一种有德国成熟经验的教育培训中心,这些都是苏志强的女儿去了双元制模具专业班学习后,苏志强对这项政府决策的详细理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这位只想过舒坦小日子的人感到惭愧了,原来很多人都在为社会做贡献。他时常和女儿讨论在学校里学习的事,学习和了解双元制教育与我们自己的职业教育的区别,他甚至还做了笔记,他想把一切好的经验吸收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第一届双元制班也是新生事物,新生事物受到的关注度高,争议也大。
苏阿婆看着孙女,苏萌说:"成绩是不错,也看得出来他爱欺负人。"说这话的时候,苏萌在回忆,好像除了周立哲会说几句风凉话之外,真没看到过他做坏事,而且他的操作作业的确是班里最优秀的。
"哎哟,以前总听周家说这个小儿子不听话的,有没有欺负你?到了城里上学真能学好了还真不错。"苏阿婆感叹不已。
苏萌凑到亲婆跟前,"亲婆,周立哲小时候有什么糗事?"